北魏孝文帝元宏是古代中国唯一被皇后气死的皇帝吗?
作者:赵心放
元宏原名拓跋宏,刚一出生,就被他父亲献文帝立为太子,5岁登基,朝政由冯太皇太后代理,24岁开始亲政,33岁去世。有种观点认为,征战途中生病的他,是被出轨的皇后活活气死的,是古代中国唯一被皇后气死的皇帝。
图片
(一)雄才大略政绩赫赫
鲜卑族人元宏,是个聪慧勤学、宽仁俭朴之人,因其倾慕汉族文化,把拓跋姓改为了汉姓元。
484年,在太皇太后冯氏的协助下,元宏实行了第一项改革,实行“俸禄制”。北魏建国以来官吏都没有俸禄,战时靠抢掠,平时靠不择手段敛钱财,统治者和老百姓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。元宏在实行“俸禄制”的同时加强了对不法行为的惩罚力度,一时间,刹住了不正之风,北魏的吏治出现了清明的现象。
第二年开始,颁布均田令,承认私人占有土地。实施“三长制”,五家为邻设邻长,五邻为里设里长,五里为党设党长。“均田制”和“三长制”同时施行,有效地加强了朝廷和各级官府对老百姓的管理,以及社会的发展和稳定。
490年太皇太后冯氏病逝,元宏开始亲政,崇尚汉文化的他开始了进一步的改革,构想迁都地理位置适中,社会经济富庶的洛阳。这个打算遭到了贵族们的反对。足智多谋的元宏,他巧使出征南齐,因秋雨连绵部队行军困难,只好滞留在洛阳一带之计,决定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。494年,北魏正式迁都洛阳,掀开了新的一页。
迁都洛阳之后,重用了一批支持改革,提倡汉化的贵族和不少有才干的汉族人,对服装、语言、礼法、婚姻、文化艺术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,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的融合,使鲜卑族成为当时最先与汉族融合的少数民族。
(二)元宏的几任皇后
太皇太后冯氏是北魏非常有影响力的皇太后,在元宏亲政前代理朝政长达十九年。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,夯实在宫中打下的基础,让冯家的势力一直保持下去,她将自己的几个侄女先后选入宫中,先入宫的是大姐和二姐。大姐命比纸薄,入宫没多久就病逝了。元宏十分宠爱二姐冯润。但过了不久,冯润也生病了,据说是某种传染性疾病,元宏只好安排她回家养病。接着三妹冯清入宫来,担负起两个姐姐没有完成的任务。要说冯清更年轻漂亮一些,应该得到宠爱才是。但情爱之事硬是说不清道不明,虽然被册封为了皇后,但元宏对冯清始终是一种类似朋友的感情,谈不上有多亲近,也许是元宏喜欢冯润那种性格的女人吧!
元宏迁都洛阳,是个很繁杂的工作,冯清负责三宫六院的事儿,一天到晚忙忙碌碌的,元宏和冯清的感情更加淡漠了。
冯润经过一段时间治疗,所得的病逐渐痊愈,元宏非常开心,将她接回宫,册封为左昭仪。左昭仪是妃嫔中的第一级,地位仅次于皇后。
图片
(三)红颜祸水害已身
迁都后,元宏不遗余力地推行汉化,不仅衣食住行全部汉化,说话也要使用汉语,但冯清却和元宏的的决策背道而驰。虽经元宏多次开导,冯清仍固执己见,元宏于太和二十年(496年),废掉了冯清的后位,将其降为庶人,在瑶光寺养老,把冯润立为皇后。
令人扼腕长叹的是,元宏不知冯润出宫养病的这几年,知书识礼的她性格发生了质的变化。冯润重新入宫后,为了重新取得元宏的宠爱,不择手段诽谤残害自己的亲妹妹。当上皇后之后,看到后宫多了这么多妃嫔,醋意倍增,歹心骤起,想尽各种办法将她们一一除去。
谋政勤政的元宏,很少有时间和冯润卿卿我我,不甘寂寞的冯润越轨了!她先是找到高菩萨,这是个假太监,两人勾搭成奸,随后又四处拉帮结派,为虎作伥作坏事,从中物色更符合自己心意的情人。她的弟弟北平公冯夙一直想娶元宏的六妹彭城公主,冯润利令智昏,亲自出面干预此事。彭城公主不从,从京城逃离出来,到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元宏处告状,并把冯润的丑事揭发出来。
由于连年征战,劳累过度,本来就疾病缠身的元宏,听到皇后如此胡作非为,非常生气,使他的病情加重。元宏班师回朝后,立马将冯润关押起来,不过一直没下令将其处死。
从此之后,元宏就这么病恹恹的过日子,几年之后,自感重病难愈,来日不多的元宏,才下令将冯润赐死。
不过,元宏这人还是十分念旧情,下诏仍以皇后的身份厚葬冯润,没有败坏冯家的名声。
补语:
雄才大略且勤政谋政的元宏,如果能够健康地多活十年、二十年,或者时间更长一些,笔者管见,历史估摸有一些改写吧!元宏的英年早逝,虽然与他劳累辛苦分不开,但与冯润的胡作非为肯定有直接的联系,说他被气死的看来不为过。历史上不是有三气周瑜的故事吗?重病或身体虚弱之人,心烦意乱,急火攻心,时间稍长,不就司命所属了吗?
图片
【作者简介】作者赵心放,笔名赵式,重庆市南岸区人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下一篇:没有了